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行业的发展,共享电单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从发展模式上,还是在管理运营上,都与之前有着天壤之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共享电单车在各个投放城市中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最受用户喜爱的出行工具之一,且在更为规范的管理下,其存在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如今,面对广阔的市场,各路企业玩家正在加快布局步伐。且较为明显的是,各企业在单一城市中的差距正在缩小。经历了2020年,“共享电单车野蛮生长和激烈竞争的元年”后,这项业务不再能野蛮生长。
目前不少城市管理共享电单车都是通过规范上牌的方式来分配投放额,这让美团、哈啰、青桔等巨头意识到自己在小城市里,有时也会“有劲使不上”,小玩家也意识到这不再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意。共享电单车已经走过“最后的疯狂”,进入到一城一地的斤斤计较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多数一线城市先后对共享电单车关上大门,二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艾媒咨询2020年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当中,一线城市仅占1.8%,二线城市占据27.4%,三线城市占据36.2%,四线城市及农村的用户占比大约34.6%。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多品牌竞争,合理规划是一件好事。如何从一辆单车出发,平衡收支,是每家公司都在算的一笔账。综合多位运营人员的说法,在唐山市中心区,一辆车每天的骑行次数可以达到6-12次。以8次每次半小时来计算,单辆车每天可以产生40元左右的收入。
有共享电单车负责人认为,调查的数据得出的是用户更愿意骑舒适的车型,且很多时候电单车的骑行距离还要长于单车。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安全及规范问题也变得越发重要,各地开始通过的给共享单车上实体牌照、电子牌照(MAC码)、电子实时监控等方式,避免这类现象。
有专业人士认为,政府配额制度会在全国大面积推行,等到各个城市格局稳定,行业的规模更值得参考。这也就意味着大小玩家回到了同一水平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