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实践,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反映迅速,已经把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建设运营作为2021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共享电单车目前已成为各城市中用户居民最喜欢的出行方式之一。
使用共享电单车出行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群的出行需求,5公里范围内,通勤人群占比达67.5%,用户使用共享电单车通勤普遍比驾车更省时间。据统计,算上县域城市,目前共享电单车已覆盖超过九百多个城市。根据易观分析报告预测,2021年大县域共享电单车市场交易规模为48亿,到2022年这一规模或达72亿。
而近期碳中和、碳达峰推动的绿色出行浪潮,更为电单车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共享电单车出行中,31%的出行替代了以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主的高碳出行。多种因素叠加,让电单车这个细分领域从寂寂无名到轰然爆发。
在更好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一直没有投放共享电单车的城市,近期也陆续出现了共享电单车,如广州的一些区域,近期又市民发现了一些共享电单车的身影。
共享电单车作为物联网出行行业的新星,保有量在持续增加,现在已成为大家短途出行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之一,方便快捷,无噪音,无尾气排放。与共享单车前期大肆烧钱相比,电单车前期投入成本更高。但收取租金(会员费)的模式,决定了其回报期更长。作为新兴的二轮出行生态,电单车领域场景探索并不充分
于共享单车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共享单车多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其目标是解决交通拥堵下,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而共享电单车发力点是县域市场,主要解决点对点的出行难题。暂且放下异同,聚焦县域电单车市场供求环境。
从供求关系来看,当下县域电单车市场仍然是供给驱动,一个新兴的市场正在被制造。但这个市场有多大,未来需求能否被真正创造,依旧等待检验。“相对于一二线城市,县域市场是个小白鼠。一方面电单车属于半耐耗品,成本并不算高,许多用户都有自家电单车,这就压缩了租车的需求量;另一方面,相比于一二线城市,县域交通拥堵程度不高,用户出行有很多选择,公交车便是一个。”一位行业人士分析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